“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回家,标志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但你们肯定还记得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跑步的英姿——
航天员陈冬:跑台上设计了束缚系统。跑台锻炼都是按照方案来做的。中国人之前没有在太空跑过步,这是第一次。其实,我们前两天刚开始跑步的时候,都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地面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要求是半小时。当时他很兴奋,还专门申请和地面通话,把这个喜讯告诉大家。
在此次任务中,两位宇航员成功尝试了太空跑步训练,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跑步。你肯定注意到了,陈冬说了,“跑台上设计了束缚系统”,这个系统是什么呢?
带着疑惑,体坛报记者带你走近负责帮助宇航员跑步器械研制的浙江大学体育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团队,一探究竟。
“对于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来说,因为有重力的关系,跑步不是一件难事,但想要在太空中这种失重环境下跑步并非易事。”团队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刚进入天宫二号时,专业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几次尝试跑步未果,直到第20天才奔跑起来,整个过程持续了1个小时。“通过运动可以帮助航天员对抗失重带来的影响,比如血容量下降,通过锻炼提升血容量,肌肉萎缩,通过运动锻炼肌肉。运动是航天员在太空中保障健康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该技术人员强调。
那么,为什么首选跑步机进行锻炼?
↑国外的太空束缚系统
原来,在太空无重力的环境下,对跑步机的适应是航天员进行太空锻炼的重要考虑因素,这关系到运动效果以及对身体的保护作用。“在跑步的时候,需要固定好自己,以免四处乱飘。”而这其中依仗的装置,就是由浙江大学体育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团队设计研发的“束缚系统”。
事实上,“束缚系统”不仅仅只适用于跑步锻炼,在它的帮助下,两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结合自行车、跑步,自如地做了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以及多个抗阻运动的身体练习。
这套装置不仅不会让航天员产生身体不适,还能有效“定制”航天员自己适应的运动方式,装置运作时可以有效地调节航天员的锻炼负荷,从而更好地达到运动效果。
一个小小的“束缚系统”,帮助中国航天事业完成了太空第一跑。
成功的背后,是浙江大学体育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团队无数次验证,三年来每一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神舟10号起,该团队就已经开始介入保障航天员在太空运动的研制任务,对航天员的身心、工作和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放在技术人员办公室的杨利伟亲笔签名照
厉害了!为“浙江智造”的科研人员们点个ZAN!!!
本报记者:沈梦雪
原标题:厉害了!“浙江智造”助力中国太空第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