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不知道大家观察到没有,很多举重运动员都属于大力出奇迹的那种,这个拉西莫夫是典型的那种,从纯粹的举重技巧角度来讲,他的技术性比不上吕小军,包括之前龙清泉的对手韩朝鲜举重名将严润哲,在技术上与龙清泉相比也差了一些,这些人要么依靠超人的力量,要么依靠独有的天赋能够在这项严酷的运动中占得一席之地。
拉西莫夫真的纯粹就是大力出奇迹的那种,他一把加到214KG的时候我都蒙逼了,当他挺起来以后我整个人都不敢相信,真的是纯粹的力量大,正应了那句话: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浮云。
很可惜,如果按照严格的举重规则他虽然惊人的举起杠铃,但并不符合成功举重标准,当他把杠铃丢下去的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赢得了金牌,也不怪解说张国政在惊诧之下彪出脏话,任何一个经受过专业举重训练或熟知举重规则的人都不会认为拉西莫夫214KG挺举是成功的。
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奖牌看起来是给了人家,可公道自在人心,不管外行和围观群众怎么看待,至少在举重界内部和懂的人心里,真正的冠军还是吕小军,拉西莫夫这块金牌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不知道多年以后下届奥运会,当人们再次重温本届举重比赛,会对这次巅峰对决有什么样的评价。
而对于吕小军,我认为没有任何影响,吕小军在国内并不是很知名,而在国外,特别是盛行力量训练的东欧与北美,吕小军都是偶像级别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中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改写举重历史,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张国政也在比赛时说,吕小军在上次世锦赛上发挥不佳,居然有很多老外专门跑来安慰他,告诉他不管如何他都是英雄。
对于这样一个无论是技术,力量,修为都近乎于完美的运动员,一块奖牌并不能代表他。
讲完了感受,下面讲讲技术吧,我虽然练习举重不长时间,但还是可以口水一下一些举重的关键点。
每次我看举重比赛,都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中国举重运动员的技术非常的细腻,动作磨练的行云流水。
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启动后杠铃运行到髋关节发力点伸髋时。
可以看到这名运动员会利用跳跃来提供一个升力,好处就是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上升力量,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非常的不稳定。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抓举还是挺举,都要求运动员在最后支撑的时候重心从杠铃到脚底是一条直线,保证重心垂直向下,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
虽然跳跃可以让你获得更大的升力,但是也会让你短暂的失去控制,这一瞬间往往就会决定成败,咱可以看到这哥们在蹲起的过程中重心向前跑了。
一个举着152KG家伙的人向你跑过来不知道你怕不怕…………因为跳跃导致这名选手的举重成绩一直无法提高,所以他被淘汰了。
而这位朝鲜举重选手的选择就很正确,朝鲜举重和中国一脉相承,近年来进步神速,已经成为我国的劲敌,这话说起来的确有点魔幻色彩,可能当年苏联看我们也是这想法……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站位比较宽,这样启动力量大部分就靠腿部力量,躯干也会更加竖直。
同样是153KG,朝鲜兄弟在伸髋退让后双脚连位置几乎都没变,他采用了和中国一样的技术,尽量减少脚下的位移,更多利用退让技术来创造上升空间,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和节奏感,不要小看这一小跳,往往你的节奏感就在这一下被破坏了,所以朝鲜兄弟起来了,而刚才那位大叔就倒下了。
同样,拉西莫夫也是一位跳跃型选手,可以看到他前后的站位,双脚位置的变化,更倾向于创造升力提供空间。
虽然他举起了165KG,很明显是属于力量型选手,依靠更大的力量来弥补技术的不足,如果能够更好的打磨技术,那他也会是一位可怕的对手。
而在之后的挺举比赛中,拉西莫夫还是依靠大力出奇迹,解说这时候也吐槽:拉西莫夫真的是抓举也蹦,挺举也蹦。就是有劲,对,就是有劲,不服不行,绝对力量就是强!
而中国选手举重技术好还有一个体现就是杠铃上升运行的轨迹非常的科学,而所谓的科学就是尽量紧贴着身体上升,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重心,让杠铃能够以更省力快速的轨迹移动到支撑位。
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出,抓举如果杠铃击中了蛋蛋,后果一定是不堪设想的…………哦……不对,是无论抓举还是挺举,杠铃的运行轨迹一定要贴着身体走,这位泰国选手失败的原因就是当他伸髋以后,肩膀太紧张,导致杠铃的运行轨迹在胸前画了一个半圆,这样结果就是杠铃很难在瞬间上升到支撑位,就算上去了也难以保证重心的稳定,或者前倾或者后仰,总之失败了。
而我们看看吕小军的表现。
可以看到在170KG的重量下吕小军的抓举双脚只有很少的位移,不过录像回放并没有杠铃轨迹的特别,所以很遗憾没办法分析……不过每个举重运动员都是重心调整大师,都歪成这样也能站起来真是好厉害。
抓举也一样,位移很小,脚下动作细腻,节奏感和控制力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