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无减速,爆发力动作可分为两种:无减速的,器械往往脱手的(也有不脱手的);有减速的,器械往往不脱手的。
传统力量训练基本采用有减速动作。在传统的有减速动作中,动作的向心阶段实际上可以分为两段:前半程,目标肌肉用力;后半程,目标肌肉用力减少,目标肌肉的拮抗肌的用力逐渐增加,以便让器械停住,不至于飞出去。用大白话来说,你的目标肌肉只用了一半的力气。而在无减速的、器械往往脱手的动作中,目标肌肉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用力,好比解掉了脚镣去跳舞,那是何等高效率的动作和愉快的体验?
按照是否利用牵张反射,爆发力动作可分为两种:利用牵张反射的,有预伸展或反向动作的;不利用牵张反射的,无预伸展,无反向动作的。
上面的有无减速的分类,是因为器械的限制而被迫产生的一种分类。而是否利用牵张反射的分类,则取决于训练者的主观意愿。这两种动作各有价值,训练中可以让它们各占一半,以充分挖掘肌肉的潜力。
下面是我们着重要谈的了。根据加速方式,爆发力动作可分为两种:启动快的(但由于惯性,速度最快的一点有可能并非出现在动作前半程,因为让一个静止的大重量物体运动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先慢后快的。
后一种动作最为常见,典型代表就是鞭打动作,打铁、砸石头、打桩、甩鞭子、投掷(铁饼、标枪等)都属于鞭打动作。它的动作是由慢而快的,动作速度在“最后关头”达到了最大值。
严格说来,鞭打动作并不是先慢后快这么简单,但先慢后快这种描述便于你理解鞭打动作。如果你对鞭打动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以高尔夫挥杆为例介绍一下它的复杂性。比较流行的挥杆动作是慢-快-慢-快-慢,这里说的慢、快并不是实际的速度,而是一种感觉,也可以描述为松-紧-松-紧-松。
很多人认为,爆发力动作只有这一种做法,这就是爆发力动作。
在训练视频里,它是那种看上去很轻松,像是在故意炫耀的动作。
第二种动作其实也很常见,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使得它变成了“隐身人”。它才是募集快肌纤维所需的训练动作。
这类动作的一种定义是:在启动动作时就使目标肌肉充分紧张的动作。
这种动作不太好理解,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双手持实心球,将球置于胸前,然后上体不动,利用手臂动作将球向前投出。为使投球距离达到最大值,此时你做出的一定是启动快的动作。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我做出的一定是启动快的动作?我感觉自己的动作是先慢后快。”
这样的话,你可以想象面对一堵墙站立,墙上有一个洞,大小仅容实心球飞过(或者洞边有铁刺一类的东西,总之就是手不能碰到)。你站在距离墙很近的地方,把球投出的瞬间,手臂无法充分伸直。你明白这种感觉了吗?必须做出启动快的动作。
实际上,那面墙即使不存在,你也会做出启动快的动作。
这种动作也是完成寸劲拳的方法之一。
在训练视频里,它是那种看上去用尽了全力但又很流畅的动作,也就是巨人搬山的动作。
爆发力动作并不以动作速度为唯一判断标准,不应以欺骗的方法来加快动作速度。
以肘部可前移的单臂哑铃弯举动作为例,有很多欺骗动作可以加快初速度,但它们要么会出现“粘滞点”(我称之为“骗术破灭点”),要么无益于发展肌肉,要么对某些部位有害。
这些欺骗动作包括:
屈腕:
利用屈腕动作打破哑铃的静止状态,获得一个初速度。由于腕关节远比肘关节脆弱,同时正常人的屈腕力量远远小于屈肘力量,很容易导致腕部损伤。
肱骨向前甩动,趁势使大小臂折叠:
类似于反握的翻站动作,把肱二头肌的训练动作变成了全身动作。
转体:
使持物一侧身体向前转动。由于重心居于身体中部,这种转体动作使得哑铃更加靠近重心,减小了动作难度。
屈体:
身体向持物一侧弯曲。这会使得重心向持物一侧移动,让哑铃更加靠近重心,缩短了力臂,减小了难
度。